來源:自然資源部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
點擊下載:
自然資源部2019年1季度報告.pdf
解讀:來源為《中國自然資源報》
住宅地價增速放緩 市場預期基本穩定
——2019年第一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
總體情況
全國地價總體水平溫和上行,綜合、商服、住宅地價環比、同比增速持續放緩
2019年第一季度,全國主要監測城市地價總體水平為4381元/平方米,商服、住宅、工業地價分別為7665元/平方米、7173元/平方米和841元/平方米。
全國主要監測城市綜合、商服、住宅、工業地價環比增速依次為1.06%、0.85%、1.32%、0.79%,較上一季度分別變化-0.03、-0.11、-0.08、0.06個百分點,綜合、住宅地價保持低速增長,商服、工業地價增速平穩。商服地價環比增速連續四個季度放緩,住宅地價環比增速連續三個季度放緩。
全國主要監測城市綜合、商服、住宅、工業地價同比增速依次為5.72%、4.45%、7.73%、3.49%,較上一季度分別下降0.45、0.37、0.82、0.04個百分點。其中,住宅地價同比增速連續四個季度放緩,商服地價同比增速連續三個季度放緩。
以2000年為基期的重點城市平均地價指數穩步上升,綜合、商服、住宅、工業地價指數分別為302、294、377、226,較上一季度分別增加3、3、5、2個點。重點監測城市中,地價總體水平為6571元/平方米,環比增速為1.16%,與上一季度持平;同比增速為5.77%,連續五個季度放緩。商服、住宅和工業地價水平分別為10450元/平方米、10355元/平方米和1164元/平方米;環比增速分別為1.0%、1.33%和0.96%;同比增速依次為4.85%、6.66%和4.80%。
長三角地區各用途地價環比增速回升,同比增速持續放緩;珠三角、環渤海地區綜合、住宅、工業地價環比、同比增速持續放緩
第一季度,三大重點區域綜合地價水平均高于全國總體水平,整體呈上升態勢。長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、環渤海地區綜合地價水平分別為6016元/平方米、8321元/平方米、4721元/平方米。
從環比增速看,長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、環渤海地區綜合地價增速依次為0.43%、1.85%、0.88%,較上一季度分別變化0.14、-0.58、-0.42個百分點。其中,珠江三角洲地區綜合地價低速增長,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地價變化平穩。
從同比增速看,三大重點區域綜合、住宅、工業地價同比增速持續放緩。長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、環渤海地區綜合地價增速依次為2.44%、10.50%、6.10%,較上一季度分別下降0.32、0.12、0.74個百分點。
東部地區各用途地價環比、同比增速持續回落;中部地區各用途地價環比增速下降;西部地區綜合、住宅地價環比增速回升,各用途地價同比增速均回落
第一季度,全國重點城市中,東部、中部、西部地區平均地價水平呈東高、西次、中低的布局。東部地區各用途地價水平明顯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,中部地區僅工業地價平均水平略高于西部地區。
從環比增速看,東部、中部地區各用途地價增速持續回落,西部地區住宅地價增速回升。東部、中部、西部地區綜合地價增速依次為1.13%、1.23%、1.15%,較上一季度分別變化-0.21、-0.10、0.49個百分點;住宅地價增速依次為1.07%、1.71%、1.48%,較上一季度分別變化-0.28、-0.13、0.81個百分點。
從同比增速看,東部、西部地區各用途地價增速均持續回落,中部地區除商服地價增速持續下降,其他用途地價增速上升。東部地區綜合、商服、住宅、工業地價增速依次為5.98%、4.04%、6.27%、6.41%,較上一季度分別下降0.49、0.30、0.72、0.30個百分點。中部地區綜合、商服、住宅、工業地價增速依次為5.80%、6.27%、8.04%、1.93%,較上一季度分別變化0.26、-0.19、0.06、0.20個百分點。西部地區綜合、商服、住宅、工業地價同比增速依次為5.33%、5.20%、6.40%、2.37%,較上一季度分別下降0.76、0.68、1.08、0.18個百分點。
一線城市各用途地價環比、同比增速持續放緩;二線城市住宅地價增速環比回升,同比持續放緩;三線城市綜合、住宅地價環比、同比增速持續放緩
第一季度,主要監測城市中,一線城市綜合、商服、住宅、工業地價環比、同比增速持續放緩,其中,工業地價環比、同比增速仍快于商、住用途;二線城市住宅地價環比增速略有回升,綜合、商服、住宅地價同比增速持續放緩;三線城市綜合、住宅地價環比、同比增速持續放緩。
一線城市,從環比看,綜合、商服、住宅、工業地價增速依次為1.18%、0.66%、0.84%、1.70%,較上一季度分別下降0.29、0.34、0.42、0.14個百分點。與上一季度比較,北京、廣州、深圳住宅地價增速收窄,上海住宅地價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。從同比看,綜合、商服、住宅、工業地價增速依次為6.53%、3.62%、5.96%、8.16%,較上一季度分別下降0.60、0.41、0.83、0.47個百分點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住宅地價增速均回落;廣州住宅、工業地價增速仍明顯快于其他城市。
二線城市,綜合、商服、住宅、工業地價環比增速依次為1.15%、1.14%、1.48%、0.45%,同比增速依次為5.44%、5.40%、6.88%、2.47%。本季度,石家莊、沈陽、大連、哈爾濱、海口、西安6個城市住宅地價同比增速超過10%,較上一季度減少3個;合肥、拉薩住宅地價環比下降,南京、廈門、成都住宅地價同比下降。
三線城市綜合、商服、住宅、工業地價環比增速依次為0.94%、0.63%、1.31%、0.61%,同比增速依次為5.65%、3.82%、9.20%、2.22%,綜合、住宅地價環比、同比增速持續放緩。本季度,臨沂、平頂山、佛山順德、惠州、安慶等地住宅地價環比增速超過3%。
主要監測城市綜合、住宅地價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增加,但處于高速上漲區間的城市數量微降
第一季度,全國主要監測城市的綜合地價環比情況,93個城市上漲,比上一季度增加7個,其中,52個城市漲幅收窄,比上一季度減少8個。綜合地價環比增速大(等)于3.0%的城市共計4個,比上一季度減少1個;93個城市的增速介于0~3.0%之間;地價下降的城市8個,較上一季度減少4個。另外,55個城市的地價增速穩定在-1.0%~1.0%之間。與去年同期相比,94個城市地價上漲,較上一季度減少5個,同比增速超過10.0%的城市21個,較上一季度減少1個,地價下降的城市為6個,比上一季度增加1個。
住宅地價環比上漲的城市88個,較上一季度增加3個,其中,55個城市漲幅收窄,較上一季度減少7個。住宅地價環比增速超過3.0%的城市7個,較上一季度減少1個;地價下降的城市12個,較上一季度減少2個。此外,47個城市的地價增速穩定在-1.0%~1.0%。與去年同期相比,地價上漲的城市93個,較上一季度減少5個;增速超過10.0%的城市30個,比上一季度減少3個,地價下降的城市7個,與上一季度持平。
當前市場形勢分析
房地產開發投資略有回升,但資金層面總體偏緊,住宅地價增速環比、同比放緩態勢仍未改變
第一季度,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略有提升,但開發企業資金層面依然總體偏緊。1月~2月,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長2.1%,增速比2018年全年回落4.3個百分點。從到位資金來源來看,個人按揭貸款結束連續14個月負值區間,國內貸款降幅收窄,直接融資環境出現一定寬松。
受市場調控政策總體從緊的影響,第一季度房地產銷售端以放緩為主。1月~2月,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.6%,2018年全年為增長1.3%。2月,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4.1%,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100.57,比2018年12月份回落1.27點,是2017年以來的次低點位,僅略高于2019年1月份的100.55,市場整體處于弱景氣區間。
總體來看,盡管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略有提升,但主要受施工面積支撐明顯,而商品房銷售、資金到位、市場景氣、新開工面積等指標均總體下行。在此背景下,全國主要監測城市商服、住宅地價環比增速較上一季度分別回落0.11、0.08個百分點,同比增速回落0.37、0.82個百分點。
“因城施策”與“強化地方主體責任”相結合,調控機制靈活,市場預期基本穩定
第一季度,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從嚴穩定,調控效果明顯,預期基本平穩。政府工作報告強調“落實城市主體責任”,改革完善住房的市場和保障“兩個體系”。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堅持“房住不炒”基本定位,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。第一季度,自然資源部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則通過福州、南昌、青島、海口、貴陽等5個城市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實施方案,財政部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公租房資產管理的暫行規定,繼續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。銀行保險監督委員會表示,要做好房地產金融風險防范,對房地產開發貸款、個人按揭貸款繼續實行審慎的貸款標準,嚴格控制帶有投機性的開發和個人貸款。總體來看,政策層面保持調控從緊的態勢,促進市場理性回歸。
地方層面,“一城一策”的主導模式促使各地政策調整更加精準化。在保證市場平穩的前提下,部分城市結合本地發展需要、人才引進、市場情況等優化政策組合,微調政策,進一步提高自住性住房需求的保障能力。海口、廣州、大連等城市調降人才落戶門檻,南京明確規定了購房面積計入落戶加分情況,推進人才引進。同時,部分城市微調限購、限售、限貸政策:青島暫停了執行搖號售房規則;合肥部分銀行調整信貸政策,對結清房貸者,二套房房貸利率按照首套房執行;鄭州、哈爾濱、合肥、成都、長沙等城市放寬了公積金繳存和購房貸款額度等方面的規定。二三線城市政策微調的范圍和力度相對較大。在此背景下,第一季度,二線城市住宅地價環比增幅由降轉升,而三線城市住宅地價同比增幅連續5個季度超過全國及一二線城市水平。
同時,在“強調地方主體責任”的機制下,政策基本面并未出現明顯變化。南京表示將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,力度不放松,深圳、上海等地明確表示將做好“三穩”工作,河南、貴州等部分城市表示將繼續加大房地產市場監管,整治市場亂象。調控基調總體未變,“因城施策”促進統籌地方政府的主動作為與責任義務,對保持市場健康穩定具有積極意義。
主要監測城市土地供應環比、同比均有所減少,工礦倉儲用地供應占比達到近11個季度的高值
第一季度,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建設用地供應面積4.38萬公頃,環比減少66.94%,同比減少11.55%。其中,商服、住宅、工礦倉儲用地和交通、水利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分別供應約0.35萬、0.92萬、1.43萬、1.68萬公頃,環比分別減少28.55%、47.80%、23.94%、81.53%,同比分別減少19.29%、22.83%、4.03%、8.55%。房地產用地供應面積1.26萬公頃,環比減少43.64%,同比減少8.55%。第一季度,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面積約為0.09萬公頃,環比減少80.70%,同比減少38.03%。
從供地結構來看,商服、住宅、工礦倉儲用地和交通、水利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供應量占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比例分別為7.90%、20.95%、32.68%、38.47%,較上一季度分別變化4.24、7.68、18.48和-30.40個百分點,較去年同期分別變化-0.76、-3.06、2.56、1.26個百分點。房地產用地供應量占比28.85%,較上個季度增加11.92個百分點,較去年同期減少3.82個百分點。工礦倉儲用地供應占比達到近11個季度的最高值。
分城市類型來看,第一季度,一線城市商服、住宅用地,和交通、水利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供應環比均減少,工礦倉儲用地供應環比增加明顯,二三線城市各類用地供應環比減少明顯。同比方面,除一二線城市工業用地同比增加外,其余各類城市、各類用途供應均同比減少。一線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同比增幅明顯,同比增幅達到100%。
后期走勢預判及關注要點
2019年第二季度,減稅等財政擴張政策或將改善居民收入和企業利潤,讓市場信心有所提振,制造業將保持在景氣區間,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保持穩定,社會融資增速或將提升。監測組預計2019年第二季度,全國城市地價溫和上行,熱點城市住宅地價增速回落幅度趨緩,部分城市住宅地價環比漲幅略有回升,但基本穩定。房地產方面,在堅持住房居住屬性基本定位基礎上,調控機制的靈活性將增強,部分城市或將繼續微調政策,提高調控措施的本地化和適應性特征。
下一步,一方面要關注地方政策微調下的市場動態及預期引導,在強化地方主體責任的同時,嚴格落實中央對地方的督察問責。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強各領域對完善住房供應體系的保障、支撐工作,統籌和完善培育住房租賃市場的組合拳。此外,還要持續跟蹤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進程中的產業用地市場運行狀況。